安徽省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
政策库 > 安徽省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

安徽省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

时间:2022-01-24 阅读量:991

  近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安徽省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公路、水运、民航发展进行全面部署。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实施“12315”发展战略,即围绕1个中心: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突出2个关键:一体化、高质量;聚焦3大重点:服务重大战略、建设交通强省、推动行业转型;实施10大工程:建设“高速公路上的安徽”、“航道上的安徽”、“翅膀上的安徽”以及综合枢纽提升、运输服务增效、绿色交通示范、智慧交通引领、平安交通保障、治理体系完善、交通强国试点共10大工程;完成5000亿以上投资。

  到2025年,“四上安徽”建设成效显著,交通强省迈出坚实步伐。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立体互联,综合运输服务便捷高效,科技与信息化智能先进,资源利用集约节约,安全应急保障有力,行业治理规范高效。“安徽123出行交通圈”和“安徽123快货物流圈”初步形成,实现合肥都市圈1小时通勤,合肥到长三角城市群、邻省省会2小时通达,90%以上全国主要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3小时覆盖,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规划》对2035年目标进行了展望,到2035年基本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安徽123出行交通圈”和“安徽123快货物流圈”,支撑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2.jpg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公路总里程达23.6万公里,全国排名第七位。高速公路里程4904公里,“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加速构建;水运高等级航道网里程达1802公里,港口设计通过能力达5.4亿吨,通江达海干线航道网初步形成;建成芜湖宣州机场,形成“一枢多支”运输机场格局。“内联外通、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将安徽区位优势转化为了发展优势,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支撑。

  规划编制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落地实施,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编制了《安徽省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我省公路、水运、民航发展进全面部署。

  规划编制思路

  紧密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要求,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实际,科学系统谋划全省交通运输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一)坚持“六个原则”。即:服务人民、支撑战略、先行引领、智慧创新、绿色环保、安全可靠。

  (二)突出“六个导向”。一是以建设基础设施强、运输服务强、创新动能强、治理能力强、支撑带动强的交通强省为导向,服务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二是以推动区域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导向,落实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部署;三是以提升综合交通承载能力为导向,为打造“三地一区”,服务“一圈五区”协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四是以形成2个“123”交通圈为导向,加速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五是以服务人民为导向,不断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品质,推进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向人享其行、物优其流转变;六是以改革创新为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交通行业转型升级,加快交通高质量发展步伐。

  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共包含八个章节,分别是发展基础、形势与需求、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打造立体互联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一)发展战略。

  重点实施“12315”发展战略:围绕1个中心: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突出2个关键:一体化、高质量;聚焦3大重点:服务重大战略、建设交通强省、推动行业转型;实施10大工程:建设“高速公路上的安徽”、“航道上的安徽”、“翅膀上的安徽”以及综合枢纽提升、运输服务增效、绿色交通示范、智慧交通引领、平安交通保障、治理体系完善、交通强国试点共10大工程;完成5000亿以上投资。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5年,“四上安徽”建设成效显著,交通强省迈出坚实步伐。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立体互联,综合运输服务便捷高效,科技与信息化智能先进,资源利用集约节约,安全应急保障有力,行业治理规范高效。“安徽123出行交通圈”和“安徽123快货物流圈”初步形成,实现合肥都市圈1小时通勤,合肥到长三角城市群、邻省省会2小时通达,90%以上全国主要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3小时覆盖,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到2035年基本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安徽123出行交通圈”和“安徽123快货物流圈”,支撑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2.具体目标:供给能力更加充分。基本建成“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城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8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4.85公里/百平方公里。干线公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省会到市、设区市到所辖县一级公路联通,一级公路总里程达到8000公里。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基本形成“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干线航道网主骨架,实现江河连通、通江达海,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2300公里。“两枢纽、一中心”的港口布局加速形成,港口设计通过能力达到6.0亿吨以上、集装箱码头设计通过能力达到200万标箱以上。加快构建“一枢十支”运输机场体系,全省运输机场达到8个。建设一批A级通用机场,航空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运输服务更加优质。多层次、高品质、优体验的旅客出行服务系统基本建立,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显著提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全链条、一体化的货运物流服务系统基本建立,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更可持续。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环境友好,运输装备清洁低碳,运输组织集约高效,营运车辆和营运船舶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智慧创新更具活力。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科技体制机制更富活力;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与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程度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交通运输取得突破;“新基建”试点推进;标准质量和实施效果明显提升。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交通设施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和防护能力显著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韧性不断增强,交通安全体系与风险管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应急救援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行业治理更加高效。行业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简政放权持续深入,交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明显突破,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三)重点任务。

  1.打造立体互联的交通设施网络

  (1)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全方位推动设施联网优化,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构建发达高效的快速网、完善顺畅的干线网、广泛便捷的基础网,提出7项重点建设任务。

  ——建设“高速公路上的安徽”。以贯通、加密、扩容为重点,着力构建畅通高效的高速果公路网。加快国家高速未贯通路段、过江通道建设;实施“县县通”高速攻坚,推进“县县通”到“县城通”;推进皖苏、皖浙和连接中部地区的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加速主通道扩容改造。“十四五”期新建高速公路2660公里、改扩建高速公路637公里。

  ——建设“翅膀上的安徽”。全面提升运输机场服务范围,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加快完善“区域航空枢纽+支线机场”的机场群布局,加快构建以合肥机场为核心,以黄山、阜阳、安庆、池州、芜宣、亳州、蚌埠机场等为骨干的“一枢十支”机场建设。

  ——建设“航道上的安徽”。以“一纵两横”为重点,优先建设大运量骨干航道,推动航道由轴线向网络化联通转型,港口由单点向集群化协同转型,实现江淮沟通、通江达海。建设重点包括:建成“一纵”,提升“两横”,畅通“五干”,打造港口“集群”。

  ——建设畅通高效的干线公路。以联通、提质、升级为重点,加快完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十四五”期,建设一级公路2300公里,二级公路2000公里。

  ——建设覆盖全面的农村公路。以深通、联网、提档为重点,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构建覆盖广泛的农村公路网。“十四五”期间提质建设农村公路2万公里。

  ——建设干支联动的江淮航道。以优化航道结构为重点,加快推进重要支流航道整治,续建秋浦河、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实施新汴河航道(宿县闸至徐岗段)整治工程及灵璧、宿州、团结三座船闸,推进青山河、肖濉新河、沱河、窑河、姑溪河、皖河等航道整治工程建设。

  ——完善通用机场体系。以持续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为重点,完善低空空域服务保障,加快通航机场建设步伐。支持宁国青龙湾机场改扩建工程,建成砀山、肥东白龙、泗县等通用机场,力争开工建设肥西官亭、黄山区、金安区等一批通用机场,加快推进庐江、定远、蒙城、太湖、岳西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2)强化综合枢纽功能。围绕支撑国家战略实施、锚定综合运输大通道节点、提升客货运输效率,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重点任务包括:建设“两枢纽、一中心”加速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运转高效的客货运枢纽场站;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等。

  (3)提升设施网络效能。在快速、干线、基础网及枢纽建设基础上,全面升级设施网络效能,不断提升运输通道能级、完善枢纽城市体系、支撑重大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2.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

  (1)构建便捷舒适的客运服务体系。打造高效便捷的城际客运网。完善民航服务网络。适当加密现有国际航线,增强国际航线直达能力。加强合肥与京津冀、粤港澳、成渝等机场群的联系,打造航空快线;推动省内支线机场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拓展通用航空发展新模式。优化道路运输客运结构。逐步退出跨省800公里以上的道路客运班线,规范开展道路客运接驳运输。推动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发展。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省内毗邻城市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构建层次清晰的城市客运网。深入推进国家公交都市、省级公交示范城市等试点示范建设,引导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出行模式。鼓励定制化通勤班车、社区公交共享汽车等新模式新产品应用推广,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辅的绿色出行体系。完善普惠均等的城乡客运网。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区发展全域公交,适度发展预约式客运服务,加强农村客运融合发展;支持农村客运与邮政、商务、供销、物流等功能整合,探索“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农村客运发展新模式。实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工程,推动城乡客运“四个一”融合发展(城乡公交线网规划“一张图”,城乡居民出行共用“一张卡”、城乡公交运营调度“一个系统”、城乡公交服务质量“一个标准”)。

  (2)构建经济高效的货运物流体系。加快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大力推进公转水。统筹发展水水中转、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等运输模式,提高长江干线水运与内河航道运输的衔接效率。大力推进公转铁。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进度,实现铁路干线运输与重要港口、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等的高效联通和无缝衔接,推动中长距离货物运输由公路转移至铁路。加快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发展。持续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立足2个国家级示范工程,创建30个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鼓励甩挂运输发展。引导甩挂运输由试点向全面推广。加快城乡配送体系发展。优化城市货运配送体系。加快完善一级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二级公共配送中心和三级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市货运配送网络。科学布局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配送网络。加快专业化货运发展步伐。加快集装箱货运发展。巩固完善“一核两翼”集装箱运输体系,加密芜湖-上海直达航线,拓展合肥—芜湖、安庆—池州—铜陵—芜湖两条省内支线。加快冷链运输发展。大力发展多温区冷链运输车、联运冷藏集装箱等新型冷链物流装备,不断提升冷链物流设施装备水平。

  (3)构建现代化的邮政快递服务体系。完善网络枢纽布局。形成国际、全国和区域三级邮政快递枢纽空间布局。强化末端网点建设。推进集中投递,加快城市社区快递公共服务站、智能快件(信包)箱等末端基础网络建设。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建设。加强农村邮政网点设施配备,优化邮政寄递“一站式办理”服务。

  3.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1)加快推动科技赋能。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强化与新基建深度融合,实现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2)推进交通绿色发展。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交通发展全环节、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化为导向,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集约高效、节能环保、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体系。

  (3)深化平安交通建设。推动构建机制健全、响应迅速、高效有序、协同联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公、铁、水、空和城市综合交通安全水平与应急保障能力。

  (4)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行业治理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提高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5)做好交通强国试点示范。抢抓交通强国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安徽特色与优势,在拓展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枢纽站城联动发展路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

  (四)保障措施。

  加强党的领导、注重规划引领、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实施评估。

  (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加强规划实施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预防和减轻环境影响的相关对策措施。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热门政策
政策申报
选择需求:
税务筹划服务 股权融资服务 货款融资服务 高企认证服务 政府扶持资金 产学研合作 知识产权服务 财务审计服务 服务商招募 辅助账系统 总裁特训 其他服务
具体描述:
300字符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