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访 > 汽车未冷,资金投向产业链

汽车未冷,资金投向产业链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19-11-11 1151 0 0

新能源汽车产业最近好像很惨,但嘲笑创业者没什么意思,作为FA从业者,我首先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个行业还值得看吗?

在我们对今年九、十两个月的投资事件进行总结时,就发现和汽车上下游相关的投资事件有十五起左右,涵盖了汽车电控、上游零部件、汽车电子、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

如果放眼长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哪些机遇和挑战?投资人如何抓住这些机会?我也和一些来自汽车上下游的企业创始人、以及投资人交换了观点。

刚刚投资了某电动汽车上游零部件企业的中科创星投资经理赵英杰认为,随着能源形式的变革和智能技术的推进,汽车行业正在迎来新一波的产业变革。这场变革的萌芽是多样性的商业探索,包括无人驾驶、新势力造车等都在摩拳擦掌。当汽车工业受到新技术的洗礼时,这个庞然大物也开始调转方向,从开始的试探转为拥抱和奔跑,这也真正开始了智能电动车的发展过程,从2008年特斯拉的出现到2018年大众的转型,汽车产业的变革巨幕真正拉开。

姑且不讨论是电动化催生了智能化的落地,还是智能化的需求促进了电动化的过程,企业电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那么在这场革命下,赵英杰认为,真正的主导玩家是主机厂——对于汽车这种高频使用场景的复杂系统工程,首先应该保证的还是安全可靠的出行硬件平台,这是汽车工业相对独立发展百年赋予主机厂的核心优势。

然而电动化和智能化引发的新技术应用,让供应商有了重新赛跑的机会。他看到的投资机会是:在电动化平台上,大小三电的市场格局相对集中,各家巨头初步形成卡位,但是在上游下一代技术的应用材料上仍有机会,如下一代固态电池、非晶电机、功率器件等新材料企业。在轻量化过程中使用的新材料、增材等材制造以及拓扑优化等设计加工方法会是持续的话题。还有根据新电动平台优化设计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如热管理、通讯方式、电子电气架构中有值得深入挖掘的潜力。在衔接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线控技术上,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仍然存在一个门槛

另一个方面,在智能化过程中,逐步实现域控制器、高角分辨率毫米波雷达、高精度定位的技术及量产突破,实现自动驾驶分阶段分场景的落地。随后,在汽车后市场和客舱智能应用的开发上,将会是更大更具想象力的广阔蓝海。

曾任某汽车基金合伙人的投资人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随着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顶级主机厂开始转型电动化,机会沿着电动化布局,例如固态电池、碳化硅功率模块,轻量化车身这些基于新材料的创新会更快的应用进来;而基于算法的V2X、自动驾驶这些新技术,不是对现有装备的替代,依赖于使用环境,应用会慢一些。未来,会有很多新公司进入到主机厂tier1中,海外的市场则更大。

前些天,在一个项目沟通中,创始人问正轩投资创始合伙人王海全看到与车载相关的机会有哪些?王海全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回答,他说:凡是让人变懒的东西都很有前途。例如辅助驾驶。前几年,车载地图的发展,就颠覆了人们的驾驶习惯,让人们彻底告别了看地图、记路的历史。未来在大巴车、物流车上的智能系统、以及减少驾驶员工作量的技术会有越来越多应用,这亦是人的本性驱动。他并不看好国产新势力强调汽车内的高电子配置,这种价值感很低,而从汽车舒适感本身,也很难赶超国外大厂上百年对于汽车的积累。

作为主机厂投资的代表,一汽基金投资部主管梁一功认为,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重点在动力电池、功率半导体和电驱动系统,其中动力电池的重点在于挖掘国内第二个宁德时代;功率半导体主要是产业被英飞凌等海外巨头垄断,电驱动系统也是国际一级供应商提供整包解决方案,自主方面较为弱势,主机厂投资以一级供应商为主,这一年可以较好的做投后工作,投资二级或者更前端的供应商,协同力会较弱,具体操作上有一定困难。

也有投资人在关注第三方的汽车服务公司,先文基金的投资人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汽车行业正在洗牌和整合,主机厂也在积极布局产业链,那么未来对这种从事汽车咨询设计、服务的公司需求是会增强还是变弱?未来出路是什么?

事实上,总部位于奥地利的家族式企业AVL,就从最早的发动机检测业务起家,当下成为面向汽车行业技术集研发、设计、咨询、测试为一体的技术服务综合性企业。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常务副主任、苏州清研精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董汉认为,可以把AVL这样的公司称之为“Tier0.5企业”。与Tier1不同的是,Tier0.5更多站在OEM的角度,提供专业化的工程技术服务。

董汉认为,在当下强调技术自主创新的时代,中国本土化的Tier0.5有很多机会,不管是新势力的加速洗牌,还是传统车企的改革创新,都需要Tier0.5从中立第三方的角度在技术及工程化方面提供帮助,因为车企的本质是“集成式研发”。其所在的清研精准就是通过检测设备及检测服务切入,努力成为AVL这样的企业。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第三方汽车公司的挑战也很明显。Tier0.5能够提供服务的前提是需要真正掌握行业技术的know-how,而这些行业领先技术的积累哪里来?是高校、科研院所、还是国外的龙头企业(假如合法合规)?以及第三方工程技术服务要做到向客户充分开放,因为这是相比Tier1最大的价值,那么如何保障企业持续有竞争力?

董汉认为,这样的企业存在与发展,与之前最大的区别在于从经验参数形成的经验模型,到大数据+AI形成的智能化模型转变,真正形成数据为王的格局。

上海齐车物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小永也认为这样的第三方存在巨大价值。未来这样的企业会跟主机厂走得更近,甚至形成战略合作及业务闭环,为主机厂提供设计优化的参考意见。他认为,未来的汽车检测将不再是离线模式,而是实时在线,随时了解汽车性能及风险的变化,给驾驶人及相关利益方提供评估报告及建议。比如,其所在的其车物联网从事商用车运行数据平台的智能化项目,未来可以提前布局电动及氢能源商用汽车的运行检测及维保数据服务,可以跟大公司处于同一起跑线,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作为主机厂代表,对于第三方服务公司,梁一功提出,汽车设计、检测是两个逻辑,设计领域的主要机会在于国产替代——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提升自主设计能力,与消费者个性消费需求的崛起带来的柔性化生产设计趋势,因此专业的第三方汽车设计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对于检测而言,需要结合国家标准的检测才有真正的价值,如果检测单位具备影响行业标准的能力,具备市场准入盖章的权利,此单位的增长前景会非常好。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赵英杰认为,由于第三方服务公司自有的既相对独立又需要依存的属性,决定了此类公司的商业定位。定位为tier0.5的汽车企业,需把握好依存和独立的关系,适当整合上下游,以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或咨询为业务切入口,厘清自身业务发展模式下客户与供应商的定位,建立标准和公信力,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价值和竞争力,寻找更大的变现逻辑。他还认为,设计咨询、检测服务的业务属性是具备形成第三方服务公司的潜力,有可能在这轮新的汽车产业变革中获得突破。

不管如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成长的变革和阵痛,长远来看,这棵经历了市场检验和洗礼的幼苗,终有机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拨开迷雾,面对未来,光明依然在前方。曾投资布局了拿森汽车电子、泽景汽车电子、长远锂科的金浦投资业务董事刘同表示,会持续关注技术壁垒高,进口替代及增量市场机会,布局汽车电、汽车半导体、ADAS相关的产业链。

刘同认为,汽车行业必将经历一场大的整合或洗牌,作为汽车产业链公司,从主机厂到tier1、到供应链企业,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练好内功,做好研发;第二是保证现金流,储备好资金;第三是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和客户开户,不能盲目或盲从地开拓下游主机厂。这波调整后,能存活下的产业链公司都是经过市场充分考验的,未来行业将会逐步集中,每家获得的市场份额也将扩大。

梁一功表示,对新能源车市场长期看好,短期因为补贴退坡造成市场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但是即使中短期看(3至5年),中国市场仍有至少一倍以上的增长空间,因此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仍有非常好的投资前景。目前中国产业链的整体特征是结构性失衡,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在投资布局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其行业技术能力与发展潜力,中高端领域仍是蓝海,具备极大发展空间。

赵英杰认为,随着万物智能时代的到来,汽车的演进路线也朝着硬件平台通用化、软件服务可编程的方向前进。软件定义汽车指日可待,主机厂的体制架构定会发生重组,未来在把控产品的定义及功能验证外,主机厂对各类供应商和服务商的合作模式将会采取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方式,这将带动整个上下游企业的变动整合。因此,对于上下游企业来说,持续发展自身硬实力的基础上,用开放协同的态度拥抱变化的浪潮,才能真正迎来春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作者 王丹


标签: 产业链 汽车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