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访 > 破壁纳米技术:“三睿宝”以3纳米氧化铝创新引领中国智造突围

破壁纳米技术:“三睿宝”以3纳米氧化铝创新引领中国智造突围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25-08-02 355 0 0

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关键新材料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之一,我国“十五五”规划将创新材料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领域。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新材料产业还有32%的关键材料处于空白状态,52%的关键材料依赖进口,高端材料领域的“卡脖子”困境急需突破。在此背景下,洛阳三睿宝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3纳米氧化铝技术,正以“微尺度”的创新撬动“大产业”的变革,为中国智造突围提供了关键支点。


许荣辉博士.png

创始人:许荣辉博士

  

实现这一突破的背后,是一支“多学科融合、老中青接力”的攻坚团队。创始人许荣辉——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无机化学博士,深耕高纯材料研发数十年,既懂理论精髓又通实验实操。团队汇聚了材料学领军者、高级技师、产业管理专家等多领域人才,形成了“创新高效、执行有力”的协同作战模式,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提供了核心支撑。


  新材料产业的短板,直接制约着我国高端制造的自主可控。在半导体、新能源、航空工业等战略领域,核心材料的技术壁垒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而三睿宝团队历经数年攻关,研发的“量子氧化铝”,是融合了材料学、化学、物理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成果,在关键技术参数上实现了显著的性能跃升,以3纳米原晶尺寸实现突破,更凭借独特的片状结构,在材料附着性、稳定性上实现质的飞跃。相比于美国ASML光刻机用料的3-10纳米原晶、日本住友化学的30纳米原晶,三睿宝的3纳米原晶尺寸更显微米级的精密加工优势,成为填补国内新材料空白的“关键拼图”。


扫描电镜照片.png

扫描电镜照片

  

3纳米片状α-氧化铝的技术突破,绝非仅是实验室的产物,而是对多个战略领域的赋能。在芯片制造领域,三睿宝公司的3纳米片状α-氧化铝凭借超细晶粒尺寸成为光刻机精抛的理想材料,可显著提升芯片的加工精度与良品率;在新能源领域,3纳米片状α-氧化铝可作为固态电池隔膜涂层,有效阻止电池短路,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快充性能;在航空工业领域,3纳米片状α-氧化铝通过改善金属组织结构,大幅增强航发叶片的耐高温与抗氧化性能。此外,该材料还可应用于水性涂料中,增强涂料的耐磨、耐腐蚀性,以及作为催化剂载体提高汽车尾气的净化效率,全面支撑高端制造与环保产业发展。


凸几何多面体蓝宝石氧化铝扫描电镜照片.png

      凸几何多面体蓝宝石氧化铝扫描电镜照片



透射电镜照片.png

透射电镜照片


目前,公司依托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及中科院科研平台,建成了从研发到检测的全链条体系,其系列产品技术已获得11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科技领军企业”、“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产品的知名度逐年提高,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谈及挑战,许荣辉坦言:“资金短缺与上下游资源整合是初期最大的难题。”创业之初,资金链的匮乏和资源整合的困境如同两座大山,压在团队的肩头。但他始终坚信“科技必须产业化才有生命力”,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实际的产业动能,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和团队闯过一道道难关。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学术殿堂到商业战场,洛阳三睿宝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始终秉承“科技提升产品价值”的原则,不断研发新型纳米技术和产品,将纳米科技的“微力量”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强动能”。


  未来,公司将以“融资+产业化”为战略核心,加速技术成果的规模化应用。许荣辉博士的愿景始终清晰而坚定:“紧跟政策部署,科技必须产业化才有希望。做好中国的材料!”在洛阳这片曾孕育华夏工业文明的土地上,许荣辉和他的团队,正以3纳米的精度,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新篇章。当一粒粒微小的氧化铝晶体撬动产业巨轮,中国新材料突破封锁、引领创新的故事,已在他们手中写下激动人心的序章。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标签: 3纳米氧化铝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