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与担当。在这条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上,精密的检测技术以其精确性和可靠性,成为进程中的观察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作为量化碳足迹、监测碳排放的关键工具,检测技术能被用于识别与量化温室气体排放源,在促进工业生产过程的优化与环境质量的改善中发挥作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对于企业而言,提前布局低碳技术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选择。
【创始人:王如宝】
王如宝,武汉理通微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凭借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市场洞察力,准确把握了双碳政策带来的机遇,带领团队紧抓双碳机遇,不断创新和发展。
公司凭借其在痕量级微量级气体分析领域的专业技术和产品线,向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型企业、高科技企业、检验监督等单位,提供可靠准确的测试测量产品与服务,发展前景良好。本期专访,数科邦将对话王如宝,一起探其成功背后的秘诀和擘画产业未来。
数科邦:理通微芬科技2019年成立至今,截至目前公司产品类型有哪些?
王如宝:目前公司专注于研发痕量级光声光谱传感器,利用高精度激光技术与光声光谱原理,实现极低浓度气体的高灵敏度检测,具备实时、在线监测能力。拥有温室气体通量观测系统、煤自燃监测系统、洁净室AMC监测系统、痕量级多气体分析仪、微量氨气分析仪、微量氯气分析仪、微量HCl分析仪、微量HF分析仪、微量臭氧分析仪、天然气全组份分析仪、超低污染物排放气体分析仪、微量溶解氧、溶解氢、溶解CO2分析仪等产品。
如在温室气体监测中,产品能提供基于光声光谱技术的温室气体立体监测方案,利用涡度相关法、通量箱法、走航监测,实现海陆空三维立体监测,分析时间分析时间更快、检出限更准、动态量程更宽、点位监测更多、采即测更便捷。另一自燃监测预警系统则能运用于煤炭自燃监测、电池热失控自燃监测、物资仓储自燃监测。独特的技术处理,使该系统能够区别于以往的报警系统,并将报警系统升级成预警系统,且可联动应急处理系统。
数科邦:理通微芬科技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如何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
王如宝:保持核心竞争力,关键在外部,也在内部。
一是选择的赛道为蓝海市场,气体分析传感器行业发展空间广阔,长期需求向好,高端产品亟待国产化。2023年我国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4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
二是团队实力强劲,创始团队来自北京光电所、中船重工701所、中船重工709所等,具备光电与化学分析跨专业深度融合、产业化能力、光电产品落地经验。
三是企业业务呈正增长状态,2020年公司初代产品上线,同年,基于前瞻的商业模式和潜力,公司获得了湖北省武汉市大学生创业项目资金扶持,2021年公司成功获评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公司的销售额突破千万。
四是拥有牢固的技术壁垒。团队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共五十多项,公司独家非谐振光声池及悬臂梁光学麦克风传感器专利技术造就双重专业壁垒,护航光电分析技术与下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数科邦:理通微芬科技如何实现产品推广以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王如宝:公司目前的市场面向环境监测、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等细分市场,这些领域对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光谱分析技术需求迫切,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在环境监测领域,痕量级光声光谱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空气、水质等污染物的痕量变化,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生物医学领域,它可用于药物分析、疾病诊断等,为医疗健康事业贡献力量。在食品安全领域,该传感器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保障消费者健康。
目前,痕量级光声光谱传感器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正在逐步提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预计未来市场占有率还将进一步增长,公司现已拥有武汉、北京、西北办事处、华东办事处、东北办事处、华南办事处、西南办事处,销售网络体系健全。合作对象包括华星光电、长江存储、华润微电子、比亚迪、长鑫储存、京东方、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等行业龙头企业、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
数科邦:理通微芬科技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是采取那些措施?
王如宝:在当今科技激烈的背景下,卓越的团队实力与深厚的底蕴是公司脱颖而出的关键,所以必须内部培养一批成长起来的员工。公司核心成员硕博比例超85%,研发团队、市场团队、销售团队以及创始团队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多年光电技术研发和微量气体监测应用行业的背景,尤其是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的应用。
团队成员曾参与包括航天领域的—梦天实验舱、防化研究院—人防工程专项性能检测、原子能院和国核电站核电通风效率检测、国家风洞实验中心CFD模拟检测等多项重大任务,团队的专业素养与技术实力资质之强,公司前景充满无限可能。
数科邦:面对“双碳”行动提速迈进,理通微芬科技将会如何来面对呢?
王如宝:面对历史性的机遇,公司将立足于本行业实际发展需要,秉承实干精神,全力以赴。着眼未来,公司持续招引更多高层次研发人员,不断扩充研发团队,深度优化研发体系及产品,致力于技术的自主革新;其次,公司将全面推进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力促拓展更大市场规模。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2018-11-08 2071
2018-04-17 1509
2022-05-28 1433
2021-08-04 7300
2020-09-24 1262
2021-08-20 876